正在阅读:这套体系,决定了你的职场竞争力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本土资讯新闻网 / 职场资讯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这套体系,决定了你的职场竞争力

转载 财务客服2020/05/12 10:15:2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网络 作者: 1237 阅读 0 评论 18 点赞


微信图片_20200512105847.jpg




 


思维方式

 

据全球领先的新经济行业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的中国知识付费行业用户规模达3.6亿人。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2020年,该用户数仍将持续增长。今年的第一季度,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更多的人将时间用来学习。63.1%的知识付费用户所购买的产品中,主要以职场技能类内容为主。

 

可是为知识而付费的职场人,往往“买前不同的原因,买后却面临相似的尴尬”:看上去很有用的知识,实际却一无是处。学习变成了看电影,学完即散场;人空,钱空,脑袋空。

 

“刚接触知识付费的时候,是因为好奇心。买了一些很有趣的课程,确实也想学点东西。但事实上,并没有想象的好。课程听完后,对自己帮助也并不大。”张敏是尝试知识付费比较早的那批人之一。

 

他在接受访问时,还说:“我现在偶尔还是会在网络上付费查看一些知识。比如去年底,老板提出需要我搭建销售团队。从前都是自己一个人跑销售,现在需要带领几个人一起跑。学习下管理的套路还是有必要的。但问题是,吃不透、容易忘”。

 

知识为什么总是看上去很美,放到现实中去就骨感了呢?如何避免在知识面前,吃不透,容易忘?


 一、解决“吃不透,容易忘”的问题,

首先要“功利性学习”

 

股神巴菲特说:


“学习投资很简单,只要愿意读书就行了”。


好,于是我们来做个计划,每天阅读500页,看看是否可以横扫某一专业领域。

 

有一名年轻的程序员,他每天抽出一小时(包括碎片时间),阅读人物传记和营销管理类的书。


在读到《杰克·韦尔奇自传》的时候,发现GE公司的六西格玛策略很有趣,它不仅仅是一种质量管理方法,还可以提高企业的业绩与竞争力。这个概念打破了他原来的认知,于是他做了笔记。


然后他又读到《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觉得“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已”、“综合综效”、“不断更新”这七个习惯对于提高他的工作效率会很有帮助,他又记录下来。

 

可是不久之后,他开始迷茫:这些知识非常容易忘记,并且似乎对目前的岗位帮助并不大。

 

让我们来看看“知识存活的真相”


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了人类的记忆曲线。即:今天学的知识,明天的大脑中只能保留25%。也就是说,就算你勤奋学习,也很快会将这些“有趣”的知识忘记。

 

对现有工作毫无帮助的学习只能让人产生迷茫,更不会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所帮助。

 

我们再来看那个程序员。


有一次,他在与公司人力资源经理谈话中表示:“希望晋升经理,带团队。”HR经理问:“那你现在有哪些困难,需要我们如何帮助你?他把自己勤奋学习但得不到提升的事情告诉了HR


HR经理指出:


“如果你是一名技术经理,你认为自己需要掌握什么技能,具备什么素质?哪些是你还没有掌握到的,就都是你学习的方向。


这名HR经理说的,其实就是功利性学习的要点。


功利性学习强调的是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也就是说如果你对一个概念或一个方法学得似懂非懂的,那么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肯定得不到解决。一旦你解决不了,就会得到反馈,知道有偏差,你就会再深入去学习。


只有学以致用,才能实现深度学习。

 

所以,要解决“吃不透,容易忘”的问题,首先就需要“功利性学习”。这就跟学英语一样,不管你学语言的天赋怎么样,如果你在做一份英语外贸工作,那你掌握好英语的概率,肯定会远远大于一个在工作中用中文,下班后自学英语的人。

 

功利性学习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解决很多人在学习中“容易放弃、不能坚持”的问题。


因为如果是工作中急需要用的东西,你自然就会去学,根本不需要什么意志力。这就像我们学走路一样。你有没有发现,正常人没有学不会走路的,没有学不会说话的?之所以不会出现难以坚持的问题,就是因为这些都是必须去做的。因此,工作中自然会去做的东西,对意志力的消耗也是很小的。

 

怎样才能做到功利性学习?有以下三个步骤:



按照这三个步骤,你才能找到真正为你所用的知识,也才能让知识“记得住,用得着”。


在明确了学什么之后,那么是否意味着知识就能为我们创造价值了呢?

 

 二运用能力树策略,构建知识系统

 

刚才讲到的那个程序员,既然他想成为一名经理级的干部,带领团队,就需要学习这些知识:更多的专业技术、管理技能、沟通技巧、PPT演说能力、战略思维……是不是很多?


如果不对这些知识进行合理的归类和整理,那它们就好比杂乱的能力草丛。




知识之间没有关联,不知道从何下手,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哪项要在短期内掌握,哪项是可以慢慢地学……我们一概不知。


因此,我们需要将这些杂草,整理成一棵健康的知识树。让各种各样的知识变成知识系统,才能创造出价值。

 

就像在人类社会的初期,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原始人群内部只存在按性别和年龄划分的自然分工,没有社会分工。但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现代分工越来越细,这也意味着现代人的能力也越来越分散,每个现代人至少都掌握几十到几百种能力。


如果不能将各种能力以应用为导向,将其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话,这些能力就是一盘散沙,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那么能力树到底长什么样呢?

 

以技术经理为例,这一岗位的能力树如下图所示:

 

微信图片_20200512105830.jpg


为方便起见,我们会用逻辑树的形式来呈现:


微信图片_20200512105841.jpg


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结构呢?因为逻辑清晰的树状结构,能够让自己理清楚能力的方方面面。

 

知识系统就像一个图书馆一样,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温故已掌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时代,要求我们不断根据新的工作需求、岗位的变化来学习新的知识,组织新的能力树。



我们把这种在工作中具有极大实用意义的策略,叫做“迁移策略”

 

三、有效迁移知识,进阶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说能力树策略是知识管理的基础,那知识的可迁移则是进阶策略了。

 

我们看看当今社会的发展速度,就明白为什么知识必须是可迁移的。


以人工智能发展为例,未来一切可被编程化的脑力工作——例如会计、人事、初级律师、BI分析师、英语培训老师、围棋教练、政府低级职能人员等,一定会被机器取代,而且机器肯定会做得比人类更好。


在美国,年轻律师已找不到工作。美国NALP(全国法律就业组织)调查发现,2014届法学院毕业生中,只有24%的人在2月前找到了法律相关领域的工作。


由于有了IBM沃森(“沃森”是能用自然语言回答问题的人工智能系统),你几秒内就可以得到法律咨询的结果。虽然到目前为止,IBM沃森提供的还只是基本的法律服务,但精确率达90%。相较而言,年轻律师人工回答的正确率只有70%;而在机器的帮助下,预计将有90%的人会成为无师自通的通才律师。


无论你现在从事的是哪个行业,都无法保证未来5~10年内你现在的岗位还会继续存在。每一个70后、80后、90后的人,都会面临至少3~4次的职业变迁,甚至更多。

 

因此,我们需要迁移已习得的知识,以适应越来越多的职业需求和岗位变化。




每个人在学习新知识时,都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带着已知道、已相信的知识,来理解新知识的。幸好我们有能力树支撑着这种变化。运用能力树,可以实现知识的可迁移策略。

 

YouCore创始人王世民,曾先后领导IBM和惠普公司的咨询团队。由于个人超强的学习能力,他一度成为了最年轻的咨询事业部负责人。

 

王世民最开始涉足互联网行业运营的时候,他几乎对此一无所知。他不仅需要快速掌握这方面知识,还要带领团队共同完成这个新领域的探索。于是,他和市场转岗运营的几名团队成员,利用自己总结的学习方法论从已有知识结构开始重新搭建框架。

 

以下是他带领团队搭建的框架,也是互联网运营的能力树。


微信图片_20200512110115.jpg

 

王世民及其团队对照这个框架,标注已经掌握的知识,从而找到了需要新学习的技能。

 

以下是他们列出的Excel表。其中,素质和能力无需比对,因为它们是跟行业以及专业无关的,可以完全迁移。

 

微信图片_20200512110119.jpg


通过这张表的整理,王世民及其团队很快就清楚了可以迁移以及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比如:

 

① 已经掌握了目标分解、流程优化、项目管理、资源整合的技能,以及用户画像、活动执行、活动复盘的知识,直接迁移即可;

② 用户分析技能、数据分析技能,虽然在做企业管理咨询项目时就在用。但在互联网运营领域,分析的对象不同、需要采集的数据也不同,因此他需要做比对学习,只能做部分迁移。

③ 拉新、促活、留存这些运营知识,以及内容运营中的采集、传播这些知识,他之前都不知道,因此需要全新学习。


所以,经过这样的比对和迁移后,他学习互联网运营的速度就大大加快了。

 

当我们学会了如何搭建能力树之后,就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职业规划或岗位变化,梳理已有知识体系,并且有效地再学习。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