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本土人文社区平台 / 爱情是经营出来的吗?

201706232022137515349.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 #恋爱经营#爱情是经营出来的吗?

    2020/11/28 09:23:15 发布20913 浏览0 回复0 点赞
聚方圆·婚恋网
管理
官方认证

帖子:247

精华:5

注册:2020/05/04 20:44:11

IP属地:未知

微信图片_20201128091825.jpg

看到一篇博文,讲述了一个男生的爱情故事,他讲了这样一句话:我并不是很喜欢她,我难过的是,一个条件跟我这么合适的姑娘,我都没法喜欢上她。我真是注定孤独终生了。


这是一个很经典的爱情至上主义者的想法,文中的男生绝不愿意委屈自己,他很注重感觉,既不愿意为了迁就该谈谈恋爱了的社会规范,也不想降低自己设定的爱情门槛,在此类人那里,爱情,就不是经营出来的,而是遇见的。


爱需旗鼓相当,爱需人格匹配,爱需恰到好处。爱的伦理,的确有一种献身的宗教意味。而爱的生命力、爱的审美维度则几乎取决于爱的艺术性——艺术性来自于想象力、创造力、理解力,但充斥在公共空间的爱情哲学几乎避免涉及这些,似乎条件合适就可以了。这则故事中,那位自述的男生面临的困境:看上去条件合适的,居然爱不起来?这说明:爱不仅仅是唯条件论。


然而,这个社会目前最滑稽的玩笑在于:消费主义、物质主义充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连特别强调心灵感应、与灵魂相关的爱情,也无一例外地被吞噬。每每看见那些写给男男女女的所谓爱情手册、偶像剧,就觉得那不过是商业主义的手段,骗你口袋里的钱而已——女性更容易掏钱,就像买化妆品一样地购买爱情指南,她们以为这样就能成功地获得爱情”——结果却发现作者、导演可能是个爱的残疾儿。


有必要告诉那些被蒙蔽的小伙伴们,别花那个冤枉钱,那些关于爱情的心灵鸡汤不仅不能使你赢得爱情,甚至戮害你对爱情的最后一点想象力。


关于爱情的哲学,一向是免费的、无价的、自主的,在你的每一寸肌肤的感觉里,每一次灵魂的震颤里,本来就存在着,自给自足。


流行的心灵鸡汤试图告诉人们只要你爱自己,和谁结婚都一样,就像那滥俗的成功学一样,它告诉每一个人,只要你肯努力,你能够得到你想要的一切,只要你肯努力,你能够成为你渴望的那个成功者。


它不会告诉你,命运的神秘之处;它不会告诉你,禀赋和运气真的在每个个体身上有差异;它不会告诉你,美好而丰腴的爱情,极为罕见,多数人得服从一辈子遇不见的命运安排;它不会告诉你,价值观、人格、性情高度契合的人可能心有灵犀一点通,不费劲就获得愉悦的极致体验,而不那么匹配的人可能爱得好辛苦,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对牛弹琴。那些强调「经营」的鸡汤试图劝人们别等那个对的人了,他们故意忽略爱情最神秘的力量在于「运气」—— ”刚好爱得那么相当是幸运的碰巧,多数人在不巧中勉为其难。


梁文道说:爱情是一场迎向他人的冒险。而主流的爱情鸡汤却告诉你:只要爱自己,和谁结婚都一样。你现在的伴侣就是最好的,绝大多数离异和分手都是可以避免的。停止漫无边际的茫然寻找吧,请相信:你现在身边的伴侣,就是最好的、最适合你的伴侣。只要真正爱自己,你便可以实现期待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温暖真爱。


我常常在想,这种维稳爱情哲学是否大大地压抑了爱的冒险精神?是否制约了爱的想象力、创造力之发挥?是否背离了爱情更为本质的价值?是否导致了爱的匮乏“?


这让我想起之前中山大学哲学教授翟振明在开谈啦发起一个看起来很生活化的议题【到底是找爱自己的人结婚好还是找自己爱的人结婚好?】。结果却讨论得非常深刻和哲学。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问问爱的主体和客体在哪里?即人是否意识到自己爱的能力?爱的能力是一种自我想象的精神活动还是对象化的实践?爱一个人与被爱,哪一种是人的自由意志所更能觉察的?


在我看来,除了私密性的精神分享,以及性的和谐需要双方,爱的元素里面,很多不需要双方一致,诸如崇拜与被崇拜,一个人可能把崇拜视为爱,于是有人选择崇拜你的人,把这视为选择爱你的人,还有些可能是人格上的依附,有人可能也把人格上深深的依附视为依恋和爱,于是,又把依附型的需要视为爱,越依附的越视为爱。


但假设我们严格区别爱的自由意志和人格独立,那些选择了最爱你的,有时候也是选择了最不爱你的,有些极端的依附还与人格上的扭曲相生,只有分割的时候,他们才意识到,那些所谓深深的爱,有时候是深深的依附,从而也产生了恨。真正的爱,恐怕是与恨相排斥的,独立意志基础上的爱,恐怕就算切割了,爱的纽带断裂了,也不会走向恨。


媒体长期以来的知音体,对大众心理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塑造,诸如媒体最喜欢卖出这样的心灵鸡汤了,苦口婆心地对女孩子们劝诫——【找个你爱的人谈谈恋爱,找个爱你的人嫁了】。这些认知的流行谬误,可以导致大众在情感认知方面非常低智。包括很多流行的广告,无不渲染女人成为被爱的对象便是她人生里最大的幸福,这是让女性进入不自觉的自我矮化,将自己对象化,而渐渐丧失自由意志,丧失爱的能力。常艳对感情的迷恋和癫狂,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小妾文化兴盛的一种表征,一个典型案例。


叫醒睡着的人,会让人痛苦吗?就像性别意识的觉醒,相当程度上也会令一部分女性痛苦——当她还没有准备好,而你试图告诉她,人格上的独立意味着自主与美好,也意味着承担与艰辛,她可能立即跑了:哦,不,还是被豢养比较省力气。爱情与此理同,当你说去爱是一件比被爱幸福的事,人们可能不敢相信,不愿意相信,心灵鸡汤上不是说,找个你爱的人恋爱,找个爱你的结婚?


打碎包裹在身上的躯壳,去独自经历担当与奉献的生命体验,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丢掉拐杖和保温箱,经验和确证个体生命力之所在,一定是有微妙而罕至的幸福感,也有前所未有的孤独感。


不幸的是,在中国,谈论精神性的生命体验,往往会被视为可笑的、不谙世事的,在这里,物质至上已内化为文化基因。


婚姻就是契约,遵循契约精神比泛道德化地讨伐感情得失更符合婚姻的功能。契约精神在中国是极度欠缺的,对走入婚姻的人该大讲契约精神——契约便包括结婚自主和离婚自由。


那么,爱情呢?爱情放哪里?爱情属于灵魂,不属于契约,爱情是灵魂瞬间的颤栗,有的人这一瞬间可以持续很久,有的人转瞬即逝,爱情是一个依靠于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经验的范畴。


婚姻可以靠经营维系,然而爱情却不是靠经营得来的,爱情是生命中的小概率事件,如果你被眷顾了,那是生命的礼遇;如果你一辈子没有体验过极致的爱,也请不要沮丧,多数人与你一样。


以下内容回复后可见

已有0人打赏

已有0人点赞

0人赞

房产网1.png

    加载中...

    回复楼主

    该帖子已经关闭回复
    回复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楼主其他帖子

    超级管理

    发布新帖 帖子管理 返回顶部